降低管網漏損率 樹立節水新風尚
開展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是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重要舉措,對于緩解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積極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推動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
系統謀劃重點治理漏損隱患
青海省西寧市著力推進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建設,因地制宜識別重點問題、采取適宜措施,謀劃實施控制管網漏損項目,系統解決管網漏損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并重,避免在新建項目中出現漏損新問題。同時,加大供水管網老舊改造力度,解決既有設施老舊管網漏損問題,提高供水服務品質。
據西寧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城市市政管網漏損控制工作,該局組織供水行業企業編制了《西寧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實施方案》,并謀劃實施西寧市城區老舊供水管網隱患治理工程、供水管網漏控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包括對53條市政道路下的29.39公里供水管道、52個老舊小區的17.8公里供水管網進行改造。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3條供水管線的改造,共涉及管線1220米。6條供水管線正在施工,長度為5157米。還有7條供水管線,需要配合道路改造完成,長度為2827米。”上述負責人介紹說。
實行供水管網智能管理“一張圖”
江蘇省宿遷市堅持科技賦能,實施供水管網精細化管理,以管網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以分區計量為依托,建立漏損監控與發現治理長效機制,構建漏損治理新流程,以期系統控漏、長效節水,使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水平逐年提高。
自2015年起,宿遷市中心城區布局管網GIS“一張圖”建設,打造了管網信息平臺,建成管網地理信息數據1385公里,實現了管網信息共享,節水效率大幅提升。
自2019年起,該市中心城區實施分區計量建設,布設小區、大用戶第三級分區監測點,同時規劃實施二級分區“一張網”建設,建成分區計量系統,設置分區流量實時監控點500余處,年監測預警漏失水量達870萬噸/年。
宿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針對老舊小區,宿遷市還實施了高漏失小區管網改造治理工程,在長效節水的同時,進一步保障了供水管網運行的安全性。
他舉例說,改造前,府苑小區在夜間最小流量為33噸/小時。實施支管至單元閥管網改造后,該小區夜間最小流量降低至13.75噸/小時,年度節約水量達16.86萬噸。
宿遷市持續加強管網管理隊伍建設,提升管網漏損治理能力。2021年,進一步完善了探漏考核激勵措施,將考核標準調整為按漏點計算績效。經過實踐,年度管網暗漏點檢出量提升至33.3%,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漏點水量減少355.65萬噸。
“我們還建立了‘DMA(獨立計量區域)監測—暗漏檢出—維修治理’快速聯動機制,將暗漏視同‘爆管搶修’快速治理,平均單點治理修復時長縮減7.5小時,大大增強了節水治理時效性。”上述負責人表示。
DMA分區計量試點顯成效
近年來,江西省景德鎮市積極探索開展實施DMA分區計量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
昌河生活小區就是其中一個試點。2019年年底,景德鎮市水務公司發現珠山區昌河小區總用水量突然增大。隨即,水務公司成立了由管網分公司、營銷分公司、信息科組成的昌河小區降差小組。
昌河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管道老化嚴重,管網分布情況復雜,與附近城中村和生產工廠管網互通,同時市政用水和廠區內部管道共存,這些情況增大了昌河小區的降差工作難度。
水務公司克服困難,最終決定在該小區實施DMA五級分區計量,其中安裝二級流量儀5個、三級流量儀16個、四級流量儀7個,五級計量表為最終用戶水表。通過對部分水管切除,并借雨污分流改造契機對漏損率大的部分宿舍進行改造。
“經過半年努力,昌河小區的用水量從原來每月27萬余噸下降到了現在的每月14萬余噸,小區整體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至10%左右。”談起這次改造,景德鎮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很有成就感。
老舊管網配套設施一并更新
城市供水管網是城市最重要、最基礎的“生命線”。近年來,山東省曲阜市針對服務超限和管材落后、破損等現象,按照國家、省、市要求,積極推進實施供水管網改造提升、老舊小區一戶一表改造、供水管網分區計量、供水管網壓力調控、供水智慧化建設等工程,按照“先急后緩、分段實施”的原則,有計劃地對使用年限久遠、管材材質落后和受損漏失的城市供水管道及閥門井等附屬設施進行統一更新規劃改造。
“今后,我市供水管網設施將得到進一步完善,管網壓力調控水平將逐步提高,激勵機制和建設改造、運行維護管理機制更加健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水平將會有新的提升,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實現從‘供上水’到‘供好水’的轉變,有效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曲阜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