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行業文化建設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為什么建筑業為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整個行業的社會形象和地位卻一直難盡人意?
為什么政府下很大力氣整頓建筑市場,但違法違規亂象時有發生?
為什么我們建筑業能克服很多世界級技術難題,但建筑物滲漏等質量通病卻一直解決不好?
除了體制積弊、法制不健全、問題導向錯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行業文化建設嚴重滯后、工匠精神普遍缺失。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今年兩會上,廣受人們關注的“工匠精神”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加強文化建設和弘揚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也為各行各業加強文化建設找到了靈魂,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建設已成為建筑業持續發展的短板
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有了飛速的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們的建造技術、科研水平、項目管理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少已經躋身于世界先進之列,但行業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規則。建筑人的艱辛和付出,建筑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貢獻,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了解和應有尊重,其信譽和地位長期處于弱勢。這一方面由于不少企業追求品質、誠信經營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內化為行為規范,遠沒有形成職業習慣。尤其是前些年頻頻出現的“黑心包工頭”“老賴”“豆腐渣工程”“樓脆脆”“橋塌塌”“瘦身鋼筋”等事件,經報刊、網絡大肆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嚴重損害了建筑業的形象。另一方面,不能不看到由于長期以來行業主管部門一直比較重視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指導,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致使行業的文化建設嚴重滯后,缺乏軟實力,正能量和主旋律沒有得到及時廣泛宣傳,很多感人的故事報道不足,好事不出門、事故傳萬家。
近些年來,不少企業開始重視和打造企業文化,建立起了自己的企業精神、管理理念、經營方針、員工守則等,形成了員工共同的價值觀,有力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但是,總體上相當多企業的文化建設只是一些口號,停留在外部形式的層面。全國大大小小近十萬家企業,真正重視品牌形象、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企業比重很小。“文化文化,紙上寫寫,墻上掛掛;領導開會說說,上級來了夸夸”基本上是很多企業文化建設的真實寫照。
正是看到了這些問題,中國建筑業協會醞釀多年之后,于今年1月正式成立了建筑史志與企業文化分會,力圖在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構建行業文化、宣傳行業精神方面有所擔當。建筑史志與企業文化分會的定位,一是宣傳貫徹黨和國家有關建筑業改革發展與 文化建設的方針政策,聯合有關媒體向政府部門及時提供行業文化建設的信息;二是探求行業健康有效發展的規律與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向政府提出文化建設方面的建議;三是調研不同企業發展的規律和文化建設情況,在全行業弘揚優秀的企業文化與實干精神;四是開展建筑企業文化建設的交流與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與文化素養;五是研究、匯集、記錄行業與地區的建筑發展史,關注企業家與普通員工的成長。
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提升行業軟實力的迫切需要
習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重在各行各業要加大宣傳力度,抓好落實。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行業故事能否講好,好聲音能否發出來,關鍵在千千萬萬個建筑業企業。提升行業形象和影響力,根本途徑就是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豐富和提升企業的精神文化,培養良好的作風習慣,自覺恪守職業道德與規范。同時,要加強宣傳,徹底改變建筑業“能干不能說,會干不會說,干了也不說,說了也說不好”的尷尬局面。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國家經濟發展將全面進入“新常態”,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但面臨消除產能過剩、產業結構調整與建造方式、承包模式的創新變革,而且需要不斷擴展服務項目,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產品質量,形成良好的行業風氣、習慣、自覺。建筑業與各行各業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建筑企業,每個項目,甚至每個從業者的舉止和言行,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形象。提升行業軟實力,就是要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企業文化、項目文化抓起,主動及時地把建筑人的好故事講出來,及時如實地回應社會關注,在傳播領域展現主動性、贏得話語權,讓全社會乃至全世界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建筑業。
隨著改革的深入,今后將有更多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形成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都涉及到理念和思想的深刻變革,更迫切需要先進的企業文化引領和支撐。特別是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一定程度上也必然反應在企業文化的競爭。因為一個強大的企業必有賴于自立、自信和自強的企業文化支撐。德國、日本數量眾多的百年企業,以及國內的同仁堂、海爾、華為包括我們行業的金螳螂、中建三局、中建八局等著名企業的實踐都充分證明,只有通過倡導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認真做事的工匠精神,從改進行業服務、提高產品質量的角度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軟實力,企業才能做強、做大、做優,并能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林。
三、加強建筑業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對于中國建筑行業而言,最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就是魯班文化。魯班文化的鮮明特點具有三大精髓:一是精湛,二是勤奮,三是創新。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挑戰,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提升企業軟實力,對新時期建筑業持續發展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第一,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是建筑業積極踐行黨和國家關于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要求的具體體現。
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工匠和杰出發明家。他集匠心、師道、圣德于一身。他巧技制勝、規矩立身、授業解惑、至善于人、創新垂法、博施濟眾,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更為崇信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實物創造和生產。歷史是根,文化是魂。30年前,我們創立了魯班獎,在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魯班文化得到了較好體現。但近年來,部分企業申報魯班獎時摻雜了更多的功利主義,忽視對魯班文化的傳播和企業經營理念的提升。甚至有極個別企業為了得到魯班獎,竟采取有損于社會風氣的不良手段,嚴重背離了魯班文化精神。另外,也由于規模名額限量,更多的企業沒有機會和能力申報魯班獎,魯班文化對這些企業的影響非常有限。魯班文化還沒有實質性地成為全行業的文化認同、價值追求,有不少從業人員根本就不了解魯班文化。因此,大力開展“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活動”,不但是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也是鞏固和升華開展“爭創魯班獎工程”活動的最好形式和抓手。
在當前產業面臨轉型升級、日益重視工匠精神的今天,建筑業率先開展此項活動,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精神遺產與時代脈搏相融合,獨具行業特色,一定能為社會注入正能量,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提升建筑業的社會影響力。
第二,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是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的延伸和升華,有利于培養先進的行業文化,有助于持續促進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
陳政高部長早在全國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就指出,要通過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可以集中解決一批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通過解決問題,建立起一個新體制和新機制,形成一個習慣,乃至形成一種文化。集中抓兩年工程質量,不是以后不抓了,以后還要設計出新的行動方案,一直抓下去,形成常態化。我會開展的創建魯班獎工程活動之所以在行業和社會上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就在于這項活動已經形成一種激勵機制,樹立了一個品牌,成為企業精細管理、誠信經營、樹立社會形象的追求目標,成為行業激勵上進,崇尚競爭,奉獻社會,展示建筑業把提高工程質量視為生命的決心和見證。
第三,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有利于促進一線操作工人學技術、鉆業務,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有助于打造一支新型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建筑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線工人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建筑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傳承魯班文化,表彰建筑業的典型人物,傳播建筑業好故事,唱響建筑業好聲音,可以引導社會公眾改變對建筑業“土、粗、臟、累”的印象,有效提升建筑人的職業聲望,在行業內形成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從而吸引更多農民工和優秀的年輕人投身建筑業,激勵一線從業者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本領,從而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新型產業工人隊伍奠定基礎。
第四,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國建造品牌的美譽度,助推建筑企業緊緊圍繞“一帶一路”經濟圈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
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建筑業企業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效益逐年提高。但也有不少企業失敗多于成功,教訓多于經驗。除了一些客觀原因,一個主要的主觀因素就是中國企業往往會發生自相殘殺的現象,特別是個別企業把國內市場的陋習帶到了國際市場,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在國際社會上的聲譽。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廣大建筑業企業都已進入戰前謀劃,力爭擔當生力軍,這就更加迫切需要優秀文化來引領企業規范行為。2014年10月11日,在德國訪問的李克強總理向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了用鋁合金制造的一把小巧精致的魯班鎖,不但體現了對中國古代精藝制造的自信,也為我們在國際上傳承魯班文化,展示中國建造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新思維提出了新要求。一旦有一大批具有強烈工匠精神與魯班文化的建筑業企業在國際上得到認同,一旦中國的魯班文化在國際上受到尊重和認可,必然會助推中國建筑業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形象。
四、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行業協會應率先作為
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首先要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對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同時要研究、挖掘魯班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些年來,結合廣大企業創建魯班獎工程的實踐中企業文化建設的理論創新和經驗積淀,我們認為,新時期對魯班文化還應賦予其新的內涵:
——嚴守規矩,誠信執業的工匠本色。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
——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
——注重科技,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牌戰略。
——互相幫襯,合作共贏的行業風尚。
魯班文化不是口號,需要內化于每一個人身上和心中。從行業協會的職責出發,我們倡議在建筑業盡快興起一個大力宣傳弘揚工匠精神,傳承魯班文化的熱潮,并希望得到各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第一,建議建設主管部門將“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列為建筑業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行業文化建設和提升軟實力的核心內容,與體制建設、機制建設、制度建設四位一體,自上而下共同推進。像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一樣,動員行業協會、主流媒體等各方力量,挖掘典型事跡,大張旗鼓宣傳報道。
第二,組織開展相關活動,編輯出版有關圖書,講好建筑業故事。特別是當前要結合行業實際,聯合支持有關媒體、藝術團體編寫錄制一批具有行業主旋律、正能量的文化和藝術作品,大力宣傳和弘揚建筑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輝煌業績與巨大成就。今年是中國建筑業協會成立30周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推進行業文化建設上臺階,并啟動開展大國優秀工匠表彰活動。
第三,在全行業重塑和推廣“師帶徒”的優良傳統育人模式。在傳統建筑工藝優勢地區,將建筑業技術匠人的培養納入職業教育范疇,加大辦學扶持力度,建立能工巧匠帶徒補貼制度,健全完善技能工人專業培訓、等級認定、業績考核的長效保障機制;推廣部分企業已經成熟的“一幫一”、“師帶徒”的好經驗,通過師徒傳習的教育模式,將品行和技術傳授給弟子。同時要不斷改善和提高一線操作工人的作業環境和薪酬福利待遇,促進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變。
第四,在建筑類職業院校的教育中,植入魯班文化有關內容,培養學生尊師愛徒、誠實守信、尊重技藝、精益求精的良好風尚。
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需要宣傳輿論正確引導,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行業協會率先推動,廣大企業和從業人員努力踐行。中國建筑業協會成立建筑史志與企業文化分會,就是要充分發揮平臺資源和行業優勢,圍繞住房城鄉建設部的中心工作,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以宣傳弘揚工匠精神和傳承魯班文化為主線,精心策劃相關活動,在業內傳播正能量,向社會傳遞好聲音,助推行業擴大影響力、提升軟實力,為建筑業健康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作者: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